这个问题应该这样回答:
1. 问:两点之间无线链路为什么能通?答:因为发射机信号经过发射天线放大-空间衰减-接收天线放大后,大于接收机接收灵敏度。
2. 问:如何计算接收信号是否大于灵敏度?答:计算所得。计算公式:接收信号强度RSSI=Tx Power-Tx cable loss+Tx Antenna Gain-Path Loss+Rx Antenna Gain-Rx calbe loss。 RSSI Rx Sensitivity,无线链路可通,否则不可通。式中所有值均使用dB(发射功率、接收灵敏度等使用dBm;天线增益:dBi;电缆损耗:dB)
3. Path Loss如何计算?一般对视距通信而言,Path Loss=92.4+20×lg(d)+20×lg(F),d为两点间距离,单位km;F为无线设备频率,单位GHz。
4. 举例:5.8GHz桥,发功23dBm,两端各配置24dBi栅格天线,10公里,收发电缆损耗各0.5dB,接收机灵敏度-75dBm,能通否?
计算:RSSI=23-0.5+24-(92.4+20×lg(10)+20×lg(5.8))+24-0.5=-57.67dBm
比较:-57.67 -75,肯定能通!!!
5. 延伸:如果配置其它天线如平板、全向等,带入不同的天线增益值即可。RSSI会发生变化,但不能小于-75dBm,否则无法建立无线链路。RSSI高于接收机灵敏度的值一般越高越好,上例中,-57.67高于-75为17.33dB,这个值叫衰落储备-即随天气等各种条件变化,如信号恶化不超过17.33dB,无线链路是不会中断的。
6. 结论:配什么天线通多远距离是完全可以定量分析计算的,而不是大家常常随口说的,几公里用全向,几公里用栅格。计算过程也很简单,希望大家养成计算的好习惯,知其然知其所以然,不要人云亦云……
打这么多字好累,希望对有心的坛友有所帮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