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帖子竟然还在,我也是负责过单位采购(体制内)只不过不是网络,是专业设备,我一路看下来谈谈我的感想
首先楼主是不是攻击错人了,贵单位的政采贵单位的相关责任人是要负责任的,方案是谁写的,可行性论证是谁论证的,招标时候比选过程怎么样,最最关键的是验收是如何通过的,招标文件里有没有表明验收的标准,谁来验收,以及后续出问题怎么追责等等一系列问题。
政采环节,程序正义大于结果正义,另外楼主一直坚持的所谓产品不值那么多钱,恰恰反映一点,外行指导内行。政采的正式文件形成和成本核算,楼主可能都没参与过,成本的核算不仅仅是物料成本,垫资成本、施工成本、售后维护成本、人力成本,以及不会明说的资质成本。回帖中有人点出了,产品的价格并不是非常离谱,楼主一直强调的审计,其实审计一般是过程合规性和资金使用审查,至于结果?自己单位招标自己单位受着,程序正义优先
再来说说项目本身,其实从我的实际工作来说,让专业的人做这种事情,利润会压得很低,因为网络覆盖这种套着集成商的招标,往往和产品无关,是招标方案设计导致逼着乙方投标,另外跟当地代理主推的产品以及厂商返点,甚至私下贿赂有关。这就需要方案的设计者,以及政采的审批者负一些责任。比如我,负责专业设备采购,圈内的厂商基本熟悉,真实的产品也都上手摸过,写招标方案的时候,会按照实际需求来写,利润空间留足,然后把方案给上级看,至于批不批不是我的事情,招标就不是我负责了,专门的财务部门,验收我参与,但是不会验收专家组成员。
如果我没猜错的话,招标文件的编制可能由贵单位部门没有全权负责调研市场,而且找了一家单位来按照他们的解决方案编制了招标文件,中标概率肯定高,那么这样放权的结果就是,乙方肯定按照最高利润写,典型的技术欺诈,招标付款,验收标准倾向乙方写,那更完蛋
一般情况下,对于陌生领域招标要么找熟悉的专家咨询,要么先招标设计单位和监理,出设计方案后进行可行性论证如果能操办的话也是必要的,再进行项目招标,这样的话责任划分清楚,设计-施工-验收各方责任好追溯。举个同样是信息化的案例,我这迪普厂商公关下了教育系统,很多学校网络设备都是用迪普,结果可想而知
楼主,另外还有一个建议,贵单位的网络覆盖问题,不仅仅是招标问题,更是管理问题,盯着写方案的乙方喷可以说喷错了方向,体制内需要你这样的人,但是不是这样做事的人,你可以去中央采购网看看国家级采购是如何进行的,招标参数是怎么写的,流程是如何走的,价格你再看看是不是你那样臆断的离谱。